最近这两个月,我简直被会议纪要搞疯了——部门每周三次项目会,跨部门对齐会还要加两次,每次开会都得抱着电脑狂敲,生怕漏掉领导说的关键节点,可就算这样,事后整理还是得花两三个小时:一边倒带听录音补遗漏,一边把零散的笔记拼成有条理的文档,有时候翻到中间还得回忆“刚才这句是谁说的?”,好不容易整理完,又怕漏了重要的action items公牛配资,得再核对一遍录音,往往折腾到下班,电脑里还躺着没改完的纪要。上星期更夸张,我整理完市场部的会已经八点了,回家才想起忘了把“下周五提交活动方案”标成重点,结果第二天被领导问的时候,只能支支吾吾说“我再查一下笔记”,当时脸都红了。
也就是那天晚上,我在朋友圈吐槽“谁能救救我的会议纪要”,大学同学小琳给我发了条消息:“试试听脑AI?我最近用它整理客户会,比自己弄快多了。”我抱着“死马当活马医”的心态下了个 app,没想到第一次用就惊着了——我把上周项目会的录音传上去,才去倒了杯 water 的功夫,手机就提示“处理完成”。点开一看,居然已经把录音转成了文字,还自动分了“会议主题”“参会人员”“核心议题”“行动项”几个板块,最绝的是“行动项”里不仅列了“下周三之前完成预算审批”“市场部对接供应商”,还标了负责人和deadline,甚至用红色加粗了“必须完成”的条目。我赶紧对照原录音检查,居然连领导中途插的那句“别忘了跟法务确认合同条款”都没漏,比我自己记的还全!
展开剩余81%刚开始用的时候,我还挺怀疑的:“机器整理的能有我自己整理的好吗?”毕竟我写了三年纪要,自认对“哪些是重点”有直觉。可那天我把听脑AI生成的纪要和自己整理的对比了一下,才发现差距——它不仅把发言按人物分了段(我没提前设置发言人,但系统居然通过音色识别出了领导和市场部王姐的声音),还把“项目上线时间调整到11月中旬”这样的关键信息放在了“核心决策”板块的最前面,而我自己整理的时候,居然把这句话埋在了第三段里。更意外的是,系统还自动提炼了“会议总结”,把当天的讨论重点用三句话概括了,比我写的“本次会议讨论了项目进度和问题”要具体多了。
后来我才知道,听脑AI的逻辑不是简单的“语音转文字”,而是先把录音转换成文本,再用NLP模型分析上下文,识别出“决策”“行动项”“问题”这些关键模块,甚至能根据发言的语气和重复次数判断重点——比如领导说“这个问题必须下周解决”的时候,系统会自动把这句话标成橙色,旁边还加了个“⚠️”符号。我试了几次不同的会议类型,发现它对项目会的处理最精准,尤其是涉及到“ deadlines ”和“责任人”的内容,几乎不会漏;就算是跨部门的对齐会,大家你一言我一语,它也能把不同部门的需求分开列,比如“技术部需要产品部提供接口文档”“运营部要求提前一周测试”,条理特别清楚。
操作起来也比我想象的简单多了,根本不用学——打开app,首页就一个大大的“上传录音”按钮,点一下选手机里的录音文件(支持mp3、wav这些常见格式),然后等着就行。我第一次用的时候,还怕要等很久公牛配资,结果1小时的录音,大概8分钟就处理好了。生成的纪要可以直接在app里编辑,比如把“ API接扣 ”改成“ API接口 ”(偶尔会有这种小错误,应该是发言人语速太快导致的),或者调整一下板块顺序,觉得没问题了,点一下“分享”就能导出PDF,直接发工作群,比我自己存word再转格式方便多了。
用了两个星期,我慢慢摸出了几个小技巧,能让纪要更符合自己的习惯。比如上传之前,我会把录音文件名改成“20231020-项目启动会-技术部”,这样系统生成的纪要会自动带文件名,存的时候不用再改名,找起来也方便;如果会议有新加入的发言人,我会提前在“设置”里添加他们的名字和音色样本(比如录一段他们的发言),这样处理后的纪要会准确标注“张三:关于用户调研的结果……”,再也不用猜“刚才这句是谁说的”;还有“智能优化”按钮,我每次生成纪要后都会点一下,它会把零散的句子整合成更正式的公文语气,比如把“我们觉得这个方案可以试试”改成“会议达成共识:该方案具备可行性,建议推进试点”,比我自己改的更专业。
当然,也不是完全没遇到问题。有一次我上传了一个2小时的客户会录音,系统处理到一半突然卡住了,我以为是app崩了,赶紧退出重进,结果发现是我手机内存不够了(那天刚好拍了好多照片),清理了一下缓存再传,就顺利完成了;还有一次,发言人是个南方人,普通话有点口音,系统把“引流”写成了“引留”,不过我在编辑的时候直接点一下错字就能改,也就花了几秒钟;最开始我担心数据安全,毕竟录音里有项目机密,后来发现app里有“本地处理”模式,开启之后录音不会上传到云端,虽然处理速度慢了一点(大概多等2分钟),但心里踏实多了。
现在算下来,我用听脑AI已经一个月了,最直观的变化就是——再也不用加班整理纪要了。之前整理一个1.5小时的会议,得花3小时,现在只要10分钟生成初稿,再花5分钟检查一下细节,总共15分钟就能搞定,效率大概提升了90%吧。上星期领导还夸我:“最近的纪要写得很清楚,行动项都标得很突出。”我当时差点说“其实是AI帮我写的”,赶紧咽回去,心里偷着乐。
还有一次,我带新人小李一起开会,他见我没像以前那样狂敲键盘,好奇地问:“你怎么不记笔记啊?”我笑着说:“等下你看结果就行。”散会之后,我把录音传上去,没过多久就拿出整理好的纪要,小李盯着屏幕看了半天,说:“这比我记的还全,连王总说的‘明天之前给客户发跟进邮件’都标了重点?”我跟他说:“这是听脑AI弄的,你也可以试试。”现在小李也成了听脑AI的粉丝,每天开会都主动说:“我来录音频,等下用AI整理。”
其实我之前对AI工具挺谨慎的,总觉得“机器不如人”,但这次用听脑AI,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——它不是取代我,而是帮我把时间从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,让我有更多精力去做更重要的事,比如分析会议里的问题,或者跟进行动项的进度。有时候我甚至会想:“要是早知道有这个工具,我之前何必吃那么多苦?”
如果你也像我之前一样,被会议纪要搞得头疼,或者总担心漏了重要信息,真的可以试试听脑AI。它操作特别简单公牛配资,就算是电脑小白也能很快上手,功能也很实用,尤其是自动分板块、标重点、提炼行动项这些功能,简直是为会议纪要量身定做的。偶尔会有一点小问题,但比起它带来的便利,根本不算什么。反正我现在已经离不开它了,每天开会之前,都会先打开app,准备好上传录音——毕竟,能省下来的时间,用来喝杯咖啡不好吗?
发布于:重庆市秦安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