珠三角供電可靠性指标領先全國 東莞供電局進入全國前十

發布時間:2018-06-13作者:來源:浏覽次數:2012

近日,國家能源局、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布《2017年全國電力可靠性年度報告》。報告顯示:2017年,全國400多個地市級供電企業全口徑範圍停電時間排名中,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佛山供電局供電可靠性位居全國第一,用戶平均停電時間爲2.28小時/戶,遠低于全國平均值16.27小時/戶,深圳、廣州、東莞、中山供電局分列2、3、5、9名。南方電網有6家單位進入全口徑範圍(剔除重大事件)停電時間全國排名前十,其中,中山、珠海、佛山、深圳、廣州、東莞供電局分列1、2、3、4、5、7名。 


  據悉,2009—2017年全國地市級企業供電可靠性前10名中,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企業上榜數量連續9年全國第一,珠三角大部分城市供電可靠性指标持續“領跑全國”。可以說,可靠供電爲廣東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。


  世界銀行發布的《2018年營商環境報告》顯示,我國在全球190個經濟體中“營商環境”指标排名位列第78位,而“獲得電力”是營商環境中的一項關鍵指标。近年來,廣東電網公司不斷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,改善營商環境,提升供電質量。近日,在新發布的提升供電服務水平優化電力營商環境實施方案中,廣東電網公司對标世界一流,提出了明确的目标:“2018年‘創一流’地市供電局‘獲得電力’比肩世界排名60名,2019年所有地市供電局‘獲得電力’比肩世界排名50名。” 


  可靠性是獲得電力的重要分項指标。南方電網公司提出創建“兩精兩優,國際一流”電網企業的戰略目标,确定了2020年“185611”的發展目标。其中第一個“1”是對可靠性的發展要求,對應獲得電力最高标準:要求到2020年,南方電網公司中心城區客戶平均停電時間低于1小時,廣東電網公司佛山、東莞、中山、珠海、江門、惠州供電局“1小時”區域客戶平均停電時間要率先達到世界一流水平,其中佛山金融高新區、珠海橫琴自貿區、東莞松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等高可靠性示範區客戶平均停電時間(低壓)低于5分鍾,達到國際領先水平。 


  作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源源動力的電網企業,近年來廣東電網公司持續紮實做好電力可靠性管理工作,提升客戶服務水平,印發了《提升供電質量暨“185611”停電時間1小時行動方案》等方案,從網架設備、精益管理、新技術應用和信息化推動方面,着力推進電網網架結構優化、提升設備質量,狠抓配網精益化運維,推進新技術應用,持續深化規劃建設、生産運行、客戶服務環節的系統機制,持續減少停電時間,改善營商環境,讓人民群衆用上電、用好電。 


  今年5月1日,由珠海橫琴新區管委會頒布的全國首個自貿區供用電規則正式實施,主要包括提高用電可靠性、減少客戶用電成本,提升客戶辦電效率,建立新型供用電關系等,珠海供電局也成爲探索優化營商環境、創新管理模式的先行者。目前,珠海供電局在橫琴建成了全國首組20千伏雙鏈網格化閉環運行線路,可實現故障快速(毫秒級)定位、隔離及非故障段的自愈,供電可靠性達99.999%,用戶年平均停電時間僅5分鍾,達到世界一流水平。 


 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爲供電企業升級“精細服務”提供了契機。目前,廣東電網公司在佛山、東莞、中山、惠州、江門、珠海、肇慶等地實行新增的報裝容量200千伏安及以下客戶低壓供電,環節由原來5個減少到2個,用電申請到裝表接電從平均80天壓縮到11天内,實現客戶接電“零投資”,大幅提升小微企業接電便利性。


  “讓老百姓享受世界一流的用電服務”。廣東電網公司借鑒先進可靠性管理經驗和成熟管理體系構建方法,導入精益管理理念,以規劃建設、生産運行、科技創新、客戶服務爲業務主線,以PDCA(計劃、執行、檢查、行動)循環爲主要運轉方式,構建以停電時間和客戶訴求爲“雙輪驅動”的供電可靠性管理體系,形成管理規範、界面清晰、權責明确、運轉順暢、制衡有效的可靠性管理機制。 


  堅強的電網網架是提高供電可靠性的基礎。廣東電網公司目前已形成以珠江三角洲地區主幹環網爲中心,向東西兩翼及粵北延伸的500千伏骨幹網架。同時配網結構不斷完善,自動化程度、信息化應用水平不斷提高,通過狠抓雷擊、用戶故障出門、電纜附件及外力破壞等故障整治,不斷降低故障時間。 


  “停電事件自動采集,停電時間自動統計,停電數據在線分析”。近年來廣東電網公司基于基層工作實際,完善管理流程,優化管理模式,持之以恒推進“一套數據,多方應用”。“一套數據”是指通過單軌運行安全生産系統的可靠性模塊,實現運行事件自動推送,數據指标自動統計。“多方應用”是指将可靠性數據用于指導安全生産、規劃建設、客戶服務等多個條線。目前廣東電網公司全部供電局均實現可靠性模塊單軌運行,供電可靠性管理手段更加智能、高效。 


  “少停電”,是大多數人對供電可靠性的理解,也是衡量供電可靠性管理的最核心指标。廣東電網公司在加強綜合停電管理的同時,通過力推配網自動化、無人機巡檢、帶電作業等“靈活多樣”戰術,進一步提升了供電可靠性,爲企業和市場主體提供優質的營商環境。 


  2017年,按照“能轉必轉”原則剛性實施轉供電管理,廣東電網公司共實施轉供電16812次,減少用戶平均停電時間6.3小時;大力推行帶電作業爲主的作業模式,全年實施帶電作業34770次,同比增加60%,帶電作業化率達到51%,減少用戶平均停電時間5.56小時;加強配網自動化建設,配網自動化覆蓋率達66.55%;加大技術裝備投入,爲地市局配備絕緣鬥臂車74台,購置多台10千伏發電車和低壓發電車,保障客戶不間斷供電;推廣無人機巡檢線路,全年無人機巡檢總裏程15.2萬公裏,實現全省110千伏及以上線路機巡全覆蓋。 


  以客戶爲中心,廣東電網公司從多個層面深化提升供電可靠性措施,效果初現。《2017年全國電力可靠性年度報告》顯示,2017年,廣東電網供電可靠性同比穩步上升,在全國39個主要城市的停電時間方面,佛山供電局同比減少56.3%。 


  惠州市潼湖生态智慧區被廣東省政府譽爲“廣東矽谷”,未來用電負荷需求預計超過30萬千伏安。爲營造良好的用電及營商環境,今年5月12日,廣東電網公司惠州供電局對負責該區域供電的兩座110千伏變電站實施同時停電改造,通過實施一系列科學應對舉措,确保了該供電區域内的7.9萬居民未受影響,繼續正常用電,施工期間沒有發生一起客戶停電事件。 


  這一奇迹背後,是廣東電網公司可靠性管理體系的有效實踐。廣東電網公司從佛山、東莞等供電局共增派12台發電車及相關設備操作人員支援惠州,進行臨時供電;惠州供電局剛性落實轉供電,提前從220千伏尾塘變電站新出一條10千伏線路,從東莞供電局“借”了一回10千伏轉供線路,把大部分的電力負荷承載起來;科學落實綜合停電管理,惠州供電局相關部門聯動協作制定負荷轉移、移動電源車臨時供電等方案,提前走訪客戶,确保施工期間客戶不斷電;優化施工方案、提高施工效率,将變電站拆舊塔和組新塔的作業同步進行,将原計劃10天的工期壓縮至5天内。 


  “供電可靠性的最高境界就是客戶意識不到供電部門的存在,讓客戶時時享用持續穩定的供電,像呼吸、喝水一樣成爲最日常普遍的現象。可以說,‘沒有存在感’恰恰是我們所追求的。”廣東電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,未來将緻力于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,2018年廣東電網公司珠三角地區6家供電局力争率先達到世界一流水平,2019年廣東電網公司全面達到世界一流水平。



<文章來源:東莞陽光網>


在線客服
銷售熱線